武重義并不只用竹子造房子,“與其說我執著于竹子,不如說我執著于建造盡可能長久使用的建筑。” 1986年末,越南開始革新開放,房地產興盛,帶動城市的住房和土地成為可交易的商品,城市里的人們出現多樣的住宅需求。 逐漸被市場所接受的武重義,接到住宅項目的委托,他有意識地將竹造建筑里的“綠色策略”運用于更多的建筑形式中,其中包括住宅。 一系列的“樹之家”,是武重義事務所私人住宅設計系列,特點是在每一個私人住宅中植入“屋頂花園”、“綠色立面”,以及活動門窗的設計,增強住宅本身的自然采光和空氣流通。 2014年完工的這套位于胡志明市的私人住宅,屋主曾經患有抑郁癥。 武重義將一座住宅拆分為五座混凝土屋,把日常生活分布進這五個屋子中。屋子和屋子之間又形成中央庭院和若干個小花園,屋頂種樹,樹木形成的樹蔭使得庭院成為天然的起居交流空間。 通過設計的手段,讓屋主人盡可能多地走到戶外,感知自然。 與此同時,居住問題也在困擾著越南社會的底層人群。2012年至2014年里,武重義帶領團隊創出了三種低成本住宅的試驗模型S House(S住宅):房屋的主要結構能在三小時內搭建完成,耐久性可以超過三十年,而每個房屋的造價成本不超過3000美元(約兩萬人民幣)。 取名為S住宅的原因也極為簡單,S取自三個S開頭的英文單詞:strong(堅實), sustainable (耐久、可持續) and steel(鋼)。 更難得的是,住戶們被武重義鼓勵參與到房屋建設過程中,他們可以自主地根據自己家庭的需求選擇不同材料的構件,進行不同房屋大小的組裝。 這些樣板房在被《紐約時報》等國際媒體報道后,武重義和事務所的伙伴們接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咨詢,這讓這位品嘗過貧窮生活滋味的建筑師得到了極大的鼓舞,也使得他更加堅信: “貧窮者即使生活拮據,也希望過上有尊嚴的生活。” 改變了一個國家天際線的男人 武重義認為通過綠色建筑的建造理念,無論是一棟小住宅,或是一座大型的公共建筑,都可成為城市里的一個花園,從而構建出花園的城市。即使是今天充滿施工場地的胡志明市、河內,也應該被引導成為像新加坡一樣的花園城市。